1. 首页
  2. 观点

四年营收连降后首增,民生银行迎来绝地反弹?

$民生银行(SH600016)$

近日,股份行的两位大哥,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前后脚发布一季报,业绩十分默契,营收利润双双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生银行。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虽然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27.42亿元,同比减少6.89亿元,降幅5.13%

但民生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其中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要知道,截至2024年,不同于招行和兴业的起伏,民生银行的总营收已经连续四年下滑,从2020年峰值的1850亿下滑到2024年1363亿。

难道说,经过四年的蛰伏,民生银行将要迎来困境反转了?

但从财报上看,事实好像没有那么简单,民生似乎还是原来那个民生。

//增长背后有隐忧

先看营收,天眼查APP显示,一季度,民生银行营业收入368.13亿元,同比增长7.41%,环比增长6.30%。其中净利息收入248.66亿元,同比增长2.49%,环比下降0.32%;非净利息净收入119.47亿元,同比增长19.34%,环比增长23.38%。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0.61%,环比下降40.43%;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40.78%,环比下降23.19%;税前利润142.46亿元,同比下降6.60%。

由上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是由净利息收入和非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共同拉动的。

其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涨影响导致。结合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加大了金融投资减值损失计提力度。

具体来看,因为非净利息收入的细节没有在一季度披露,从管理层自己的阐述来看,还是债券收益和中间业务增长带动的。

这部分收入能否持续是个问题,从去年年报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展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然后看净息差,通过拆解,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0bps,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44bps,最终导致净息差同比提升3bps。

从资产收益率上来看,从年报的3.55%已经降到了3.3%,已经和股份行龙头招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相当了。

这里透露了一个积极信号,净息差同比提升主要因为负债成本率下降幅度大于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幅度影响导致的。但未来是否持续,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再看负债端,首先是成本,因为没有披露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24年年报来看,其负债端成本为2.27%,这个成本和同行们相比,差的过于远。

和招行相比,招行2024年负债成本1.64%,比民生银行低63bps。按照民生银行6.7万亿的负债规模,负债成本多1bp,就是少6.7亿元净利息收入,63bps就是423亿。

只不过,从趋势上看,有好转的迹象,24年的负债端成本整体下降16bps,从2.43%下降到2.27%,下降幅度要高于同业,无论是国有行还是股份行。

其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在结构上,民生银行的存款结构是定期多,活期少,最近两年存款持续定期化,民生银行由于原来定期占比就很高,所以,民生银行反而受到的影响小。

去年开始银行体系持续降低存款利率,其中主要是降低定期存款利率,民生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多在降息周期末期反而受益。

另外,从24年年报看,民生银行的存款占比偏低,大概是总负债的62%。其他是同业负债,包括但不限于:同业拆借,同业存单,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等。这部分负债受益于去年的流动性宽松环境,负债成本下降比存款下降还多。

在一季度,其吸收存款总额增长2.53%,经过模拟推测,其同业负债和央行借款的规模可能是呈现萎缩的态势,那么,可能在24年其负债端就已经见顶,25年负债的成本增长有可能重新高于同业水平。

总的来看,虽然营收增长了不少,但也只能说是给过去补课,从利润上看,依然不乐观。24年民生银行的营收虽然下滑,但是和多数银行差距不大,主要还是利润方面,依然没有抬头的迹象。

问题主要还是在资产端,民生银行有些乏力。

//资产增长乏力,不良贷款“注水”?

从财务数据上看,民生银行总资产77834.20亿,同比增长0.72%,环比下降0.40%;负债总额同比增长0.60%,环比下降0.57%;存款总额同比增长了2.44%,环比增长2.53%;贷款总额同比增长0.48%,环比增长1.57%。

由此可以看出,总负债同比增速略低于总资产同比增速,这说明负债是可以支持总资产扩张的。

存款同比增速高于负债同比增速,说明负债主要是由存款增长拉动,优化了负债结构。问题来了,其存款同比增速高于贷款同比增速,说明信贷需求不足,资产荒问题依然存在。

另外,从同比来看,总资产和总负债都是微增,而从环比来看,总资产和总负债都下降了,这里能看出来,民生银行的扩张意愿似乎不是很强烈。

进一步分析贷款情况,其贷款总额同比增长0.48%,其中对公贷款同比增长0.93%,占比提升0.27%;零售贷款同比下降0.21%,占比下降0.27%。目前,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占比基本上是四六开。

所以,贷款方面主要还是由对公贷款拉动,相比招行,兴业,民生在零售业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暂时看不到改善的迹象。

但好消息是,其存款总额开始增长,倘若能够保持,其净稳定资金的比例上升,贷款规模也有可能随之改善。

而且从不良贷款上看,民生银行也确实需要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一季度,民生银行的不良率同比略有上升至1.46%,但较年初略有下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同比都略有下降,较年初都略有提升。另外,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大于不良贷款余额,可以覆盖风险。

因财报披露信息有限,数据变动不是很大,我们参考24年年报的情况,

2024年年报披露贷款不良余额656.1亿比三季报的656.3亿下降了0.2亿,不良率1.47%比三季报的1.48%下降了1个基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41.94%比三季报的146.26%下降了4.32个百分点,拨贷比2.09%比三季报的2.16%下降了7个基点。

不良贷款减值准备931.29亿,比三季报的959.89亿下降了28.6亿。根据以上数据说明民生银行2024的不良双降主要依靠的是大比例的核销,一季度可能也是如此。

2024年民生银行核销及转出511.83亿,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5.13亿,所以,民生银行的新生成不良下限为511.83+5.13=516.96亿,高于2023年的445.16亿。

2024年年报披露民生银行的不良生成率1.49%,比2024年下降0.06个百分点,正常贷款迁徙率1.56%,低于2023年的1.69%。

以上数据说明民生银行的报表不良和不良生成略有好转,但是依然远高于上市同业,比如:招行2024年不良新生成率1.05%。

而且上面我们提到,从总资产收益率看,和招行比相差不大。但是,我们看到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比招商银行同比高了0.44个百分点,这说明民生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比招商银行要差很多。

这也体现在不良认定标准上,根据金监局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分类标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所有阶段三的资产都应该归为不良。

在年报中可以看到,民生银行对于不良的认定标准不够严格。

即使不用计算,也可以明显看到,公司贷款和垫款,个人贷款和垫款,在不良贷款的认定上面,明显小于阶段三的账面总额,然而,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的认定是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来的。

这就可能导致,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变成了一个黑箱,通过计算,民生银行阶段三,已违约未减值的资产缺口约为430多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确认,上面的拨备覆盖率等安全数据可能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以,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可能属于比较差的那一档,虽然能看出来公司在想办法处置不良贷款,不良生成率,正常贷款迁徙率等前瞻性指标也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处置力度比较弱,潜在的不良可能还是太高了。

那想要破局还得恢复规模的增长,但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看,想要依靠增长破局也不容易。

一季度的核心一级充足率同比微降0.01%,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长1.37%,这还是在总资产增速缓慢增长甚至有些停滞的大前提下,这就导致其内生资本生成能力所能支持的总资产增速注定不会太快。

银行业也不是铁饭碗,特别是行业遇冷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民生银行未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其他同行们慢慢蚕食。

但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如果能够甩掉历史包袱,调整之后,相比其他股份行,民生银行完全可能走的更远,只是或许时间已经不站在民生银行的一边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四年营收连降后首增,民生银行迎来绝地反弹?